服务投资 加快发展
聚焦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
■ 本报记者 杨艺华
“我们决定留下后的这一年多时间,海口高新区等相关部门服务升级,为企业发展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助力。”回想起去年5月底“去留”之间的抉择,海南拍拍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发由衷地感叹。
“拍拍看”是一家海南本土互联网科技公司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防伪行业的“翘楚”。当2015年准备从海南迁去外地之时,省、市两级政府靠真诚和服务赢得信任,三天上演了“逆转”。
如今,“拍拍看”成了海口市服务企业的一句响当当的口号,更生动诠释了省市两级政府真诚主动服务企业的态度。
以情留人成就业界“佳话”
2015年5月,省委书记罗保铭指示“追人”,这个人正是海南拍拍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发。
在迁往发达城市几成定局的“拍拍看”,却在短短一个周末回心转意留在了海南。为了挽留该企业,不仅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亲自前往美兰机场接机,而且在省委办公厅、省邮政局、海口市有关部门、省科技厅、省地税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在最后一刻追回了“拍拍看”的工商注册材料等档案。
这位被海南成功挽留的陈明发拥有300多项专利,开创了“防伪技术”这一新的产业领域。2014年,陈明发荣获中国“当代发明家”称号,他既是海南第一个荣获该称号的人,也是中国最早获得美国防伪技术发明专利的人。
就在留下来的一周之内,“拍拍看”与海口国家高新区签订了协议,正式进驻高新区,并以最优价格为企业提供60亩建设用地,还与省知识产权局签订《局企知识产权会商协议》,建立定期会商制度,帮助运用自主知识产权,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“互联网 防伪”标杆企业。
“海口市长倪强亲自带队外出考察,牵线海南‘拍拍看’与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直接对接,寻找合作机会。”陈明发说,省委、省政府、市委、市政府对海南“拍拍看”的真情挽留,引起国内很多企业的密切关注,纷纷要求投资参与海南“拍拍看”的科技创新计划。
用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
从1994年的一则“假酒事件”激发出陈明发的“发明基因”。至今,300多项发明专利成就了“拍拍看”在防伪领域的“业界神话”。
“落户海口高新区后,高新区管委会给我们的支持和服务也成就了‘拍拍看’的创新与转型。”陈明发说。
因工作关系,陈明发与海口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顾刚、管委会主任林一民成了“清亲”。“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行业‘领头羊’,高新区通过经费扶持、金融平台支持、拓展融资渠道、帮扶挂牌上市、搭建研发平台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,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。”顾刚表示。
去年留在海口以后,他的“发明之路”便越走越宽,步子越迈越大。用技术的手段解决市场上频频出现的“天价鱼、天价虾”问题成了他的“新产业”。
“传统鲜活水产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无外包装,商家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,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。我发明了一个网状透水盒作为水产品外包装,并将水产的克重、生产厂家、出厂日期集成在二维码里,消费者在超市水产区选购后,可以通过扫码读取相关信息。” 除了解决鲜活水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,陈明发还为鲜活水产品建立了一个“疗养院”,专门解决水产上市前的“排毒”问题,通过一系列专利技术和标准,将普通鱼转变成健康的有机鱼。
陈明发表示,海南作为海洋渔业大省,理应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“水产品”,既然留在了海南,就要立足于海南的产业发展,与“大特区”共同成长。他也希望,新产品能为海南海洋渔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号角,并登上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的餐桌。
尽管如此,“拍拍看”的部分合作伙伴,至今仍对去年放弃北迁、留在海南有疑虑。陈明发表示,虽然股东之间对企业发展战略有些意见分歧,但他会尽力团结股东,形成共识,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用在海南的发展业绩说服他们,让省外的股东们建立起对在海南发展的信心。
“我们从防伪行业起步,并将立足于防伪行业,在海口加大技术研发力度,十年内继续保持‘互联网 防伪技术’中国前端水平。”陈明发表示,将帮助海南鲜活农产品实现“互联网 ”的营销转型,搭建大数据平台打造市场公信力。
(本报海口9月22日讯)
点击阅读原文